近几年,国外上市新药不断减少,世界原料药产业慢慢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找到了在今后几年实现新一轮飞跃的踏板—仿制化学原料药。
来自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以来,全球仿制药市场增速约为药品市场增速的2倍。以制药大国美国为例,2009年,美国仿制药的处方量已占总处方量的75%,而这个数字在2004年仅为57%。可以说,仿制药已经成为药品市场的主力。这样的趋势还将延续。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5年,每年专利到期的药物数量分别为111个、120个、132个、122个,高于前几年的数量。
国际企业大规模的并购行为就可以说明,企业以新药研发为获利驱动力的增长模式正在发生变化:辉瑞合并惠氏(涉及金额680亿美元)、罗氏收购基因泰克公司(涉及金额468亿美元)、默沙东豪购先灵葆雅(涉及金额411亿美元)。
仿制药被推上了前台。据介绍,自1996年以来,美国FDA受理新药申请数变化趋势,整体呈递减趋势。据预测,到2015年,一大批总销售额超过1420亿美元的畅销药品将在主要市场面临仿制药的竞争。可以说,仿制药已经成为市场的主力。
2009~2010年,我国医药产业进入一个平台期,主要是由于我国医药产业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的原料药市场,尤其是大宗原料药市场。2010年,我国共有8563家企业出口原料药产品。前10位出口量都有较大幅度增长,80%的企业增幅在20%以上,这反映了龙头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但40%公司的产品出口均价下跌,表明龙头企业也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
2014年1月,全球第三大仿制药公司阿特维斯公开宣布退出中国。同样,大部分国际仿制药巨头在中国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些因素来自于中国制药水平的提高,监管力度趋严,政策对国产仿制药的支持等多方面。然而有些外资药企也不甘退出,以拜耳收购滇虹药业一例便表明了外资留守中国的姿态。未来国内仿制药领域将迎来更激烈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