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保证原料药升级过程通畅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7-03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积累了丰富的原料药生产技术和品种,开始从生产粗放型的低端中间体向精细型的高端产品转变,国内深加工能力日渐增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积累了丰富的原料药生产技术和品种,开始从生产粗放型的低端中间体向精细型的高端产品转变,国内深加工能力日渐增强。截至2010年7月3日,我国原料药获得欧洲EDQM认证的COS证书数量为278个;至2010年12 月31日,我国在FDA登记的原料药DMF文件数量也达到740个。

这一切,正为这些先进的品牌企业从原料药出口向仿制药出口转型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专家指出,企业在原料药出口过程中,已打响了自主品牌,在国际上形成一定影响力;为出口制剂增加了品牌赋予的“筹码”。

除了企业自身的努力外,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原料药产业的升级同样需要政策的支持,以净化行业环境、保证升级过程的畅通。

一是严格抑制产能过剩。对首次在国内生产的优秀原料药品种,在市场独占权、税收优惠、出口退税率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于产能已经过剩的品种,制订过剩产能的年度淘汰目标、计划并分解落实,部分产能严重过剩的品种甚至可以考虑实行生产配额制。

二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就我国原料药现状来看,政府应加大对企业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的优惠力度,促进企业开发、引进和使用新技术,积极鼓励社会资本、风险投资基金投入原料药的科技创新。

三是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鼓励和支持原料药和制剂企业之间通过相互持股、并购、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对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列入行业重点发展、规模效应明显的产品,鼓励商业银行给予并购贷款的支持,并进一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四是提升原料药的战略地位。一方面,制订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产业布局。另一方面,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原料药的研发和生产,积极鼓励承接国际医药研发外包业务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生产转移,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等。

五是强化行业管理和引导。建立和完善原料药行业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协会作为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行业情况和问题以及企业诉求。配合开展原料药行业信息和数据库建设,行业统计及经济运行监测分析,为企业产品注册认证等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

随着全球医药产业的发展、仿制药消费比例的上升以及原料药生产格局的转移,国际制剂厂商越来越多的采取原料药外包生产,即从发展中国家原料药厂商和制剂厂商采购生产所需的原料药。在全球原料药市场上述趋势影响下,以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原料药和制剂厂商参与国际原料药供求体系。

0
-1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