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2807种药物资源中,85%属于民族医药。卫生部的多次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民族药品种达8000余种,其中有藏药材908种,蒙药材1342种,维药材600余种。与此同时,民族医药机构已发展到近二百所。内蒙古、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还建立了15所独立的民族医药研究机构,一些综合性大学设立了专门的民族医药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民族医药人才。
发展势头正劲的民族医药产业也受到各路资本的关注,在资本力量介入下,各民族药的整合加速进行。
据了解,修正药业、力诺等业内外大型企业正积极进入藏药领域,欲通过并购整合打造一体化的藏药上市企业。而广药相继成立西藏林芝广药发展有限公司及广药集团特色藏药研究开发中心,也对藏药表示出浓厚的兴趣。奇正藏药亦积极布局,以其为核心的5家公司在2010年共同发起组建了西藏宇妥藏药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苗药领域的整合同样来势汹汹。仅在2011年,贵州百灵先后完成了对贵州乾元等5家公司的收购,拉开苗药整合序幕。而据了解,贵州益佰也正联合多家苗药企业,组建贵州苗医药集团。
对此,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我国少数民族医药的生产普遍小而散,进行资源整合是大势所趋,但不少企业不舍得被兼并重组,并购后的整合怎么做好也需大胆革新。
医药行业分析师陈国栋指出,由于不同企业产品之间具有较大差异、批准文号资源整合存在一定难度等诸多因素制约,目前民族医药整合的进展和成效不尽如人意。
但与此同时,部分民族药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奇康哈博今年初刚刚顺利完成股改,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外资营销团队入股。记者了解到,还有几家维药企业被一些险资和业外资本看好,正在接洽中。
“完全依靠政府支持是不切实际的,推动企业发展和进行并购整合,更需要借力资本市场的力量。”陈金成表示,“相比苗药、藏药,维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不落后,理论系统、临床疗效确切,而短板在于整体营销能力落后。未来要走向全国,应采取学术推广和文化推广相结合的品牌营销模式。”
有关专家介绍说,规范化的中药民族药生产基地正在不断扩大。中药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综合开发已纳入国家扶贫、西部开发生态建设计划中。从1999年开始,各省区都在开展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化研究和中药制药企业的ISO14001认证等一系列工作。2002年初,国家颁布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目前全国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种植研究达150多个品种,其中有不少是民族医药品种,如阿魏、雪莲、艾纳香、绞股蓝。与此同时,我国也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民族医药,获得了初步成果,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多层次对民族药活性物质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文献逐渐增多。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