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造假存在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6-18
一些业内人士说,在中药饮片领域,造假的黑色利益链还能够继续向终端延伸.如有人专门从事生产假冒包装袋,印刷假冒合格证明以及假销售出库单等"造假服务".

中国中药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前三季度,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我国中成药产值达2882亿元,同比增长20.8%;饮片产值692亿元,同比增长27.1%。

据了解,河北安国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批发市场,那里的商户本来只有经营批发中药材的资格,但由于饮片更好卖钱,因此,大量商户都在做中药饮片的加工生产,假冒伪劣行为时有发生。而后,这些质量难以保证的中药饮片又被卖到医院和中成药制药企业,最终来到消费者手中。

一些业内人士说,在中药饮片领域,造假的黑色利益链还能够继续向终端延伸。如有人专门从事生产假冒包装袋、印刷假冒合格证明以及假销售出库单等“造假服务”。

从客观上分析,以虫草等珍稀野生中药材为代表,“竭泽而渔”导致供求矛盾日益尖锐,从而给造假提供了市场空间。在中医600余种常用药材中,纯依赖野生药材资源的占400余种,人工种养的品种约占200种,但其中50%左右的需求量仍依赖其野生药材资源。

目前被列入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的药用植物已达168种,道地野生中药材正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甚至枯竭。中药材造假还有主观原因:

因行业标准缺失

由于标准缺失,如何对假药进行定性存在尴尬。对于通过各种手段掺假售假的行为,打击起来相对简单,但中药材讲究道地,不同地区种出来的中药材其药性也各不相同,如果客商以次充好,是否能够认定其售假面临现实的操作难题。

准入门槛低

据了解,在全国一些中药材市场,大多数从事中药材经营的都是一些药农,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只要注册一个经营许可证,就可以进驻市场进行销售。

监管不利

约20个部、委、办、局涉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由于各部门之间既有权力交叉,也有监管“真空”,直接导致了“几个大盖帽管不住一棵草”的局面,也给制假、售价创造了机会和空间。

违法成本低

目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贩卖假药材将按产品价值的2倍至5倍处以罚金。平时,这些商贩最多摆20公斤至30公斤,罚下来最多就几百上千元,还没有中药材的检测费用高。

0
-1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