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族药“雪域奇葩”急需产业化解困局

文章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6-18
藏民族药多为野生资源,且以手工作坊方式生产为主,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缺乏规模竞争优势.藏民族药可借鉴其他传统中药的成功发展经验,通过建设藏药材培植基地,把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生产工艺进一步结合,实现资源规模化经营.

藏民族药多为野生资源,且以手工作坊方式生产为主,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缺乏规模竞争优势。藏民族药可借鉴其他传统中药的成功发展经验,通过建设藏药材培植基地,把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生产工艺进一步结合,实现资源规模化经营。

6月3日,首部地方藏药材标准《西藏自治区藏药材标准》在拉萨颁布实施。据悉,目前藏药材常用品种有500余种,已建立国家法定标准的藏药材品种有136种,加上新标准收载的此前没有国家标准的101个常用藏药材品种,目前共有237种常见藏药材品种建立了质量标准。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医药研究院副院长刘圆教授对记者表示:“虽然藏药在民族药中具有较高地位,但目前我国药典中收藏的藏药材数量仍很有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藏药(第一册)早于1995年出版,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编译、规范化等方面难免比较粗浅。面对新形势,急需要一个新的标准,给临床执行与新药开发、审批提供一个参照蓝本,以更好地规范藏药市场的发展。新标准的出台,对开展藏药生产活动提供了很强的技术依据,有利于提高药材认定、采收、加工生产等环节的工作质量。”

被称为“雪域奇葩”的藏药,品种繁多,约有70%~80%产自于青藏高原,其中不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大宗常用中药材和贵重、特有品种。特殊环境下生长的藏植物药药用有效成分高、生物活性强,使得藏药独具强劲纯正、疗效显著的特点。而内地民族很少有机会服用藏药,“藏药汉治”正是医学界“南药北治”或“北药南治”无耐药性、疗效更为确切的医学观点的实践典范。

产业化困局

在国家大力推动民族药发展的大环境下,许多民族方剂被开发为成药,被推广应用于全国市场,并带动了当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

刘圆表示:“目前,藏医临床主要在胃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呼吸系统疾病这三大类上有独特优势。相比西医以手术为主,传统中医多采用保守疗法,尤其在疑难杂症上往往能取得西医所达不到的效果。”

据悉,藏药多是大处方,可由100多种复杂成分组成,其异于其他民族药的最大特点就是矿物药使用比较多,如金、银、铜、铁、珊瑚和玛瑙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对剧毒水银的加工,经过复杂的加工炮制,炼制成无毒的具有奇特疗效的“佐塔”,但由于制作复杂,剂量控制困难,一般不单独使用,多用于配方,能够达到增效解毒的作用。

但藏医药作为藏区经济重要的特色支柱产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担忧:以手工作坊方式为主的藏药,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相对落后,缺乏规模竞争优势;且藏药资源多为野生,部分主要药用资源逐年短缺,藏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堪忧。此外,藏药材物质基础研究薄弱,缺乏现代医学的科学解释和临床支撑数据;产品剂型单一滞后,许多好产品市场增长乏力。

据记者了解,真正质量过硬的藏药品种很少,藏成药低水平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除了奇正藏药、晶珠藏药、金诃藏药、神猴藏药等几个藏药龙头企业外,大部分藏药生产企业不管在硬件还是软件上,距离GMP标准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如何促进藏药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和经济优势,正是当前迫切需要探讨的问题。正如奇正藏药董事长雷菊芳此前所言:“企业要意识到民族药进行二次开发的重要性,必须要有科学的数据证明民族药的疗效,对市场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此外,相关部门在制定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政策时应对民族药设置专项,把民族药具有优势、全国医疗市场有大量治疗需求的一些常见病重点品种纳入支持范围,鼓励民族药进行新剂型的开发。”

藏西医结合寻突破

“传统医学崇尚没有创伤的医学,传统藏医的诊断多是借鉴于一些物理方法,对于疾病的发病原理一般很难搞清,在一些重大疾病如癌症方面,还需要借助西医。只有与西医相结合,多学科融合,藏医药才能获得更好的突破。”刘圆进一步表示,“目前,藏民众接受西医的速度和效率还比较低,不少藏医学生读了一辈子的藏医学院,都没有离开过藏医圈子,很多现代医疗器械设备藏医学生不见得会使用。政府应多提供一些培训的平台,让藏医学生到发达地区进修并学习一下西医,这样有利于培养既懂藏医又懂西医的医学人才,诊断疾病时更有把握选择一个最优治疗方案,在造福患者的同时发扬藏医药文化。”

可见,企业要发展,关键靠人才。然而,我国藏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缺乏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现代药学、制药工程、国际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技术人才,通晓藏药的技术人才更是奇缺。

而由西藏区卫生厅藏医药局主办的西藏自治区基层藏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班日前在拉萨开班,来自西藏各县、乡、村、社区的80名基层医生有望通过培训,能够较熟练地运用藏医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开展藏医药疾病预防、康复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逐步建立一支能够满足西藏基层藏医服务需求的藏医类别全科医师队伍。

与传统中药相比,藏药无论在产品种类、数量、剂量还是产业规模、药品标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藏民族药行业可借鉴其他传统中药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设藏药材培植基地,实现资源的规模化经营;把传统优势与现代科技、生产工艺进一步结合起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改革传统剂型等,推动藏药产业的科学合理发展。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还补充表示:“基本藏药的选择应当以安全有效、质量稳定、价格合理、药物经济学评价高为标准,首选治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品种,并充分考虑制剂工艺与生产规模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如粉碎原理、干燥环境及灭菌方式等,以满足不同配置生产过程的可操作性,使产品质量稳定、可控。此外,基本藏药的品种和数量也应适时不断更新和修订,严格新药审批,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刘圆最后表示:“藏医药要快速融入医药主流市场,发挥其独特治疗优势,是一项系统、多环节、全方位的工程。国家在顶层设计时,应多考虑藏药的发展。”期待藏药在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原则下取得长足的进步和更快的发展。

0
-1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