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1年成立以来,奥星始终秉承推动中国制药行业进步,推进制药行业国际化的企业理念,孜孜以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准,逐步发展到今天的集团化企业。22年来,奥星以专业、务实、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与丰富的市场经验,赢得了客户的赞誉,并为超过800多家国内客户、100多家海外客户,提供高效、优质、可靠的产品及服务。奥星集团总裁何国强先生近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与笔者分享了公司22年的发展历程和他对国内制药行业的感受。
22年成长路
回顾22年的成长之路,何总娓娓道来:“奥星的成长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创业初期积累经验和建设制药行业客户网络,这用了5~8年的时间,并于1998年取得突破,成为国内制药设备代理商中的佼佼者;1998年开始,奥星开始进入制药工程领域,参与一些制药工程项目设计的核心业务,从单纯代理到项目工程实施的转变,这是奥星发展的第二个阶段;2003年开始,奥星开始启动自己的装备制造事业,并和一些优秀的外资设备厂商合作成立合资公司,2007年,奥星已拥有一系列成熟的技术产品,并着手布点海外销售。”
面对如此佳绩,何总总结到:“奥星的成长其实更像是一个集团公司的国际化进程,从设备代理到系统工程,再到装备制造,开拓海外业务,公司不断寻找更好的发展契机,并结合国内外市场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制药行业各个环节的多平台服务。现在,奥星的产品和服务已能覆盖制药产品全生命周期,从业务类别来讲,可分为12大类:工艺与洁净公用工程、制药自动化工程、粉体固体工艺、流体与生物工艺、GMP咨询服务、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实验动物行业、清洗消毒灭菌、测量与分析、洁净室/智能楼宇、监控与检验、密闭系统与职业安全。”
不断复制的成功
从创立到现在,公司员工从7人发展到2011年的1200多人,2012年由于输液包装耗材业务转让给德国雷诺丽特集团,目前的员工总数为600多人,良好的企业管理和运营,带来快速扩大的员工规模。谈及如何培养和发展人才,何总表示:“奥星的人才发展战略主要是以自身培养为主,对人才的挖掘也持开放心态。奥星员工的一大特点就是国籍多样化,奥星本部目前有来自俄罗斯、韩国、西班牙、阿拉伯、英国等地的员工,此外,奥星集团在意大利和美国都设立了研发和制造工厂,更拓展了国际化视野。”
作为奥星集团的创始人,从白手起家到建立国际化的集团公司,何总分享了他的管理理念:“通过与众多设备代理商以及合作伙伴的交流沟通,奥星吸纳了众多优秀的国外公司管理经验和先进模式。在‘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奥星不断吸收消化有用的资源,可以这样说,奥星的管理风格是‘能自动寻找有用资源’。在这种高效模式的指导下,集团内部设立了很多业务单元,公司也给予这些业务单元负责人最大范围的权利,鼓励其放手去干,以推动业务发展。这些‘小老板’为公司创造效益的同时,也将成功的经验及时分享。”何总很自豪地表示:“奥星集团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不断复制的成功,我对我的团队非常骄傲。”
用心服务客户
奥星从做外资设备代理起家,22年的发展历程,如今集团已拥有800多家国内客户和100多家海外客户,在客户服务方面,奥星有何成功之道?“在客户服务方面,奥星是目前国内设备代理商和工程服务提供商里做的比较出色的,奥星‘以科为专’,追求更高的客户服务满意度是奥星员工每天的首要工作,经过22年的发展,奥星已形成了成熟、完善的客户服务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奥星拥有设施和技术均为世界一流的药用包装材料生产工厂,其主要技术、生产设备和实验室设备均从国外引进,是第一家通过国家一类药包材注册和德国TUV ISO9001及ISO14001认证的企业,并填补了国内软袋大输液包材这一高科技材料领域的多项空白,有效推动了该产品的国产化进程。“我们包材车间的洁净度管理水平比一些药厂的都要高,设有百级水平层流洁净工作台,目前在全亚洲也处于领先地位,工厂通过了如诺和诺德、辉瑞等外资巨头的复杂严格的审计。”
做中国制药装备领域的领跑者
谈及公司重点发展业务领域,何总说:“奥星的定位非常清楚,致力于服务国内医药高端市场,我们提供专业的工业系统解决方案,包括流体工艺系统,密闭隔离系统,清洗灭菌系统,粉体工艺系统,自动化控制工程、验证测试以及医药耗材产品,我们为用户提供GEP、GMP方面的咨询服务。我们一直将奥星定义为‘有专业科技含量的制药行业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未来也将继续坚持这样的理念。”
“奥星一直坚持走高端发展之路,我们的目标是超过竞争对手10年,要实现这样的发展,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最有效的方式,早期是通过设备代理,随着公司发展,奥星也陆续和国际技术领先的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成立合资公司。例如2006年美国STERIS集团合资成立思泰瑞奥星制药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制造Finn-Aqua品牌的多效蒸馏水机和纯蒸汽发生器供应全球市场;2010年美国ATMI上市公司合资成立艾微美奥星公司,致力于无菌包装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销售;2012年,奥星医药耗材业务单元与德国雷诺丽特集团进行了战略合作,借力后者的国际影响,奥星产品将全面进军国际市场。最近,我们在粉体工程领域也有了较大进展,通过与瑞士DEC集团的合作,我们引进了目前市场上唯一密闭真空粉体输送系统(PTS),继续领跑这一领域。”
传播先进理念 推动行业进步
22年让奥星由一个小代理公司成长为成熟的多业务、集团化企业,并沉淀出极富魅力的企业文化。何总这样总结道:“奥星的使命可以概括为:推动行业进步,实现个人价值,追求完美卓越。奥星人每天做的工作,就是把先进的制药技术及理念,介绍给国内制药市场,推动行业进步。现在奥星的下一步目标,是通过我们的技术平台,把中国制药装备领域的领先技术,介绍给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目前在出口业务方面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其实和人一样,得到资源的同时,也要回归和回报社会。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则,在奥星,我们的员工很享受工作的快乐,因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生产的优化,效益的提升,环境的改善,这也是客户喜欢和奥星长期合作的原因。”事实上,奥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一直致力于利用自身影响力,普及国外制药工程的优秀理念。
近几年,奥星重点向业内推广密闭传输、无菌隔离等先进技术。“对药品生产企业而言,环境保护和生产线上员工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出口型的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国外已经开展了企业健康方面的审计工作,而目前国内药厂在EHS(环保、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关注度与国外还存在着明显差距,奥星一直在行业内推广这一理念。” 对于国内药厂在EHS方面的关注度,何总谈到:“实际上,目前在中国,只有一些跨国外资药企通过了EHS的审计,而在欧美制药技术先进的国家,通过EHS评测是药厂的必经之路。奥星在中国的工厂,也引入了EHS的概念和方法,加强生产过程中对工人和环境的保护,而我们的一些高端客户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于其而言,不仅药品本身的生产过程,生产中所涉及到的工厂设施、工艺设备和原料药同样需要执行EHS的相关规定。”
未来展望
生物制药无疑是未来药品生产的潮流方向。“小分子药物未来10~15年占整个药品种类的比例会越来越少,生物制药技术是奥星一直重点关注和参与的重点领域。我们有越来越多的客户从事生物药品生产,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产品链,加深产品的科技深度。在生物反应器方面,我们已经在北京建成了ATMI-AUSTAR工厂,相关产品也将陆续面世。”
在采访中,何总还谈到了中药市场。“中药作为国粹,理应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于一些附加值比较高的中药产品,如中药注射剂,近年来也有诸多这样的客户找到奥星,希望开发具有突破性的解决方案,改变较为落后的传统生产方式,优化生产工艺。传统中药在控制、生产工艺方面比较简单,在未来,有革新力量的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将会带动整个中药行业提升,从有效成分提取、药液配置,到产品质量控制、流程管理,自动化技术将带来全新的视野。”
国际市场是何总在采访中多次提到的关键词,奥星也正是走在通往全球性供应商的道路上。“奥星的定位非常明确,我们的市场是全球性的,正如我们的组织不限于中国境内,奥星在美国、意大利设有研发和生产基地,引进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人才。不仅如此,相比于国内业务的单一性,奥星在海外会接触到各种不同的项目,这与国内业务刚好达成互补,对企业的技术提升是非常好的机遇。放眼未来全球制药工业的发展,中国等新兴国家的成长最为瞩目,奥星从2007年部署出口业务,以发展中国家为重点开发领域,成效显著。”
对科技的追求永无止境
何总在制药行业从业了28年,在采访中与笔者分享了他的创业感受:“28年中,我见证了中国制药行业的由弱到强,对于未来,大家都很清楚行业的走向,而对科技的认识,每个企业的认识也越来越深。药厂要想发展壮大,建立核心竞争力是关键,需要拥有自己过硬的产品,而不是一味抄袭别人的东西。我们经常呼吁行业同仁,多往外跑,学习先进国家制药工业的质量管理经验,感受整个市场的技术发展趋势,只有看到真正的差距,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对于带领奥星集团22年的创业历程,何总表示,“政府对国内制药行业的政策扶持和法规引导,是他感到最兴奋的地方之一。“22年,奥星在追求科技的道路上积极前进,并将在人才引进、技术培训、市场开拓方面拓展更多的资源,奥星很享受创业的过程,我们时刻准备好迎接未来更多愉快的挑战。”
奥星集团——推动行业进步
第一个引入国外多项先进制药生产设备, 引进了粉针灌装线、大型原料药冻干机、原料药三合一生产设备,并将部分国外制药设备以合资及技术转让的形式国产化制造,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制药工业。
第一个引进国外先进的丁基胶塞生产技术,提高了国内胶塞生产的整体水平。
第一个引入了国外先进工程概念设计理念,改写了制药行业工程设计的状态,推动了医药工程设计的技术进步。
第一个引进了国外先进的6APA、7ADCA、7ACA等中间体及其下游的头孢类抗生素生产工艺及发酵类抗生素生产工艺,对国内抗生素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第一个把反渗透技术引进到制药制水设备的应用及回路水系统工程概念的引入,提高中国制药用水的整体水平。
第一个在医药行业中引入了先进的洁净室技术,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第一个引入非PVC软袋大输液设备与包材,提高了大输液生产技术水平。
第一个把ISPE(国际制药工程协会)引入中国,推动了中国制药工程行业全面和国外接轨,并培育了一大批既懂得中国的GMP,更懂得国外GMP技术发展的专业人才。
对话奥星集团设备与工艺系统事业部副总经理高强
作为在奥星集团工作了9年的老员工,高总见证了奥星快速发展的时期,出于工作的需要,9年中,高总拜访了大部分中国制药百强企业老总,并走访了很多欧美先进的药厂及设备厂家,吸取先进的装备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高总负责奥星奥星集团设备与工艺系统事业部(EQM)业务拓展、市场推广以及跨国药厂销售、出口业务以及美国药品研发与生产合作业务拓展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另一方面也把中国优秀的技术推荐给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对于奥星近几年重点开展的出口业务,高总也对这一部分的情况向笔者侃侃而谈:“中国之外有很多制药行业新兴发展中国家,如‘金砖四国’、印尼、中东等地的一些国家,从我的出差计划中也会发现公司战略部署的调整,2012年我走访了10个发达国家,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而在2013年,我将走访14个发展中国家,拓展海外业务。在开展出口业务的6年时间内,奥星的出口额翻了12倍接近亿元,在40多个国家拥有100多个客户,可以说发展非常迅速,不只是我们自己的制药装备产品与服务,我们也帮助国内一流的制药装备厂商发展业务,拓展海外事业。”
奥星的目标是超过竞争对手10年,如何实现这样的目标,高总表示,设备与工艺系统事业部下属的流程设备与系统工程、自动化工程、灭菌清洗系统、GMP咨询、环境监测、粉体处理系统等业务单元各领先竞争对手3年,以此支撑上面的战略业务单元领先5年,继而整个事业部领先10年。 “我们非常重视与高端客户的合作和交流,虽然会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带来的强大驱动力会使公司的整体水平迅速提高,客户是非常好的老师,我从来不会拒绝高端的要求,每一个项目的挑战对奥星来说都是学习和成长的绝佳机会。”
在高端客户服务方面,高总与笔者分享了一些生动的实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案例,4年前,奥星博健品牌的两台设备出口到美国,要达到FDA的规定,客户提出近100项符合美国FDA cGMP整改要求,并要求在1个月的时间内达标。博健与奥星技术团队连续奋战了1个月,攻克多项技术难关,过程非常艰辛,但按时圆满完成任务,技术水平和对国际最严格的GMP法规要求有了深入的理解,对博健在国内的知名度有了很多的提高。这件事给我的启发非常大,虽然销售的设备数量很少,但是这种合规的经验是在国内市场难以得到的。”
高总还介绍到,近几年奥星在推动行业进步的过程中,陆续出版了几本专业技术书籍,如《制药用水系统》、《制药工艺验证实施手册》、《制药洁净室微生物控制》,汇集了多名奥星技术人员和国内外业内专家的实际经验,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推进国际化的制药工艺知识,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得到了业内同仁的推崇。“当付出的努力被行业认可,会有种特别的成就感。奥星把多年积累的经验拿出来与业内分享,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出版一些有技术指导意义的书籍,这也是奥星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