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2007年的夏天,郭广昌再一次站在黄浦江边,此时的他整整40岁。作为登上福布斯财富榜最年轻的中国富豪,望着滔滔东流的江水,一时难抚心中的感慨。
如今,在《医药经济报》“2011年中国医药上市公司竞争力”排行榜上,复星医药排名第一。郭广昌率领的“复旦系”团队,凭着对商业智慧的娴熟运用,对投资市场的犀利目光,以及对资本魅力的深深向往,正在努力实现它的万亿帝国梦。
从创业时的广信咨询,到巧妙并购多家企业,再到后来复星集团的整合上市,郭广昌在资本市场上如鱼得水。他将沃伦·巴菲特和李嘉诚作为效仿对象——巴菲特是美国资本主义精神的代表人物,李嘉诚是华人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而他,郭广昌,以及他所代表的众多中国新一代医药企业家,已经和中国一起成长,也共同经历了梦想、痴醉、开怀、痛苦、忧患、孤寂等诸种精神交织在一起的身心锤炼、天人交战。
入选这个榜单的大部分企业都有着复星医药类似的经历:在某一时刻意识到商业是自己所能选择的最好命运,迫切的环境压力和经济转型需求激发了大量的商业创新,接下来是无限的煎熬和磨难,走过一条荆棘路之后迎来无尽的荣耀和众人的欢呼,以及时代不断赋予的新的责任。
2011年,医药行业资本运作一浪接一浪,私募融资、海外上市、并购重组等资本故事不断上演。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医药并购案例达到89起,涉及并购金额15.48亿美元,案例数较上年有比较明显的提升。这表明资本市场正在改变医药企业的生存方式与竞争态势,中国医药产业格局、企业成长方式和生存状态也在发生演变。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家意识到,企业成长方式要从产品竞争的经营层面升级到资本运作层面,使企业的市场份额快速增长;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如何构建一条资本吞吐的通道,如何进行资源配置,如何拉动公司的结构重组,如何用资本释放创新的力量,这些都成为医药企业在前进过程中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就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内容。
2012年中国经济正在换季,泡沫风险、周期风险以及转型风险极可能造成经济下滑,或者说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和阶段。GDP增长在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真正变得不再是最重要的指标,转型以及释放未来增长活力才是真正的主题。左右中国未来的,不是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增长的质量,以及增长给民众带来的实惠和幸福感。
《诗经·国风》诵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在复星集团2009年度工作大会上,郭广昌说:“每一次大萧条中必然会诞生一批伟大的企业家、投资家。比如1929年大萧条后的Morgan财团;1973年美国经济危机后的巴菲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三星;2000年IT泡沫破灭后的Google、苹果。”中国和中国医药企业已经为“浮躁”、“投机”、“短暂”甚至“伤天害理”的快速成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现在是不确定性最多的时候,也是中国医药迈向世界级、挥舞大手笔的全新进化的时候。
明晰了这个逻辑,在医药并购耳熟能详之际,我们不禁会问,医药作为非周期新兴行业,其后发优势正随着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渐渐消退,旧有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终结,是否意味着中国医药企业的成长方式将改变,是否意味着医药产业价值链中新势力的结构重组等等。
因此,重新思考商业模式,自我革命,借力资本推进中国医药产业的转型,趟出一条有质量、可持续的速度模式,便成为不确定的当下中国医药企业必须面对的未来。
天地悠悠,拔剑四顾,一个新的起点通向一个未知的荣耀。站在新旧交替、游戏规则发生重大变化的门槛前,我们深知,中国医药及其领袖都仍待成熟。但是同他们一样,作为媒体的我们也对新的未知抱有无限期盼。我们或许正处在一个艰难的时代,但不管什么大气候,现在就是改变的时候。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其《法哲学》中写道:“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是这样一种人,他能用言辞把他所处时代的意志表达出来,而且能去完成它。他所做的是他的时代的精髓与核心,他使他的时代现实化了。”中国制药企业家们,在2011年,你们已经取得了盛大而辉煌的改革胜绩,既然必须要面对种种浮云半掩的不确定性,那么请你们以承担更大责任的名义,以创造中国新商业文明的名义,再次披袍上阵。我们期盼推门而入,看到一个繁荣成熟的中国医药商业。
本榜单是从截至2011年12月31日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54家医药企业评选而出,企业划分准则、评选规则沿用去年。
正在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