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接力播种中小医药行业早期投资

文章来源:制药工业网 发布时间:2012-08-27
政策面加大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和技术平台亦渐成气候,中国正逐渐走出"创新力不足-投资者不敢冒险-企业研发进程缓慢"的恶性循环,投资界对中早期项目的关注度亦在加大

政策面加大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和技术平台亦渐成气候,中国正逐渐走出“创新力不足-投资者不敢冒险-企业研发进程缓慢”的恶性循环,投资界对中早期项目的关注度亦在加大

越是高风险的早期研发,就越缺乏风险资金的关注投入,但这样的新药创投矛盾正在改善。

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医药行业,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未来行业的竞争实力。目前中国大批企业在创新研发最需要资金的早期阶段,却遇到了最大的资金困难,因为投资者不认可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不愿轻易涉险。

不过,随着近年企业创新能力的加强,较为激进的投资机构已经准备好弹药进军早期医药项目,这是个好的开端。

资金需求强烈

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每个创新专利药物十多亿美元的研发资金投入,都说明了资金对医药创新的重要性。

目前中国的制药产业也进入了对资金需求最为强烈的时期,因为整个行业正处在蜕变前的关键时刻,成功则能晋身全球制药强国的行列,唯一的方法就是创新。

从美国制药发展历程来看,其大部分的专利药物,包括不少全球重磅炸弹都来自于中小企业的研发实验室。目前,中国大批中小制药企业同样掌握着大量的创新靶点或技术。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一个制药创新的重要挑战——国内大批拥有高尖端技术研发团队的中小型医药创新公司难以快速实现从技术向产品的转变,最大的掣肘之一就是缺乏充裕的资金后盾。

近年来,我国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创业板的开通,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极其重要的融资平台。

清科数据研究显示,2009~2011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每年上市的企业数量分别为15家、38家和28家,其中2011年28家成功IPO的企业有18家登陆创业板,融资额达到53.33亿美元。而截至8月中旬,A股共有52家医疗健康企业IPO排队。

这组数据反映出融资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创业板的开通大大促进了中小型制药企业的融资进程,这也侧面说明了最有资金需求的往往就是中小型制药企业。尤其是国内还有更大批创新药企暂时难以达到创业板的上市条件,企业和创新药物的发展速度严重被制约。

从资金来源来看,大部分创新型小微企业是名副其实的“穷人”。他们既缺乏银行贷款所必须的抵押土地和大量的其他固定资产,也缺乏市场已经十分明朗的拳头热销品种用来获得各种投资和并购。除了创业者自己继续垫钱,外部资金主要是所在园区或政府财政或给或不给的少得可怜的项目资金援助。

对于药品研发这种“烧钱”游戏,这种困境在当前经济大形势不好的年份显得尤为清苦。

创投为什么不敢爱

这种产业现状与美国曾经的现象相似,但是美国最终迅速实现了整个制药产业创新环境的良性资金循环。

这主要得益于业内外的资本投资,美国政府进行一系列政策鼓励,如创业投资基金能够通过持续的创业投资来减免税收,保证投资基金不断在这一领域中流动。

中国目前的环境则矛盾凸显。研发前景较为明朗的企业或产品引来投资者挤破头的超高溢价投资或参股,研发刚刚起步的企业则少有人问津。

君联投资有关负责人在探讨创新投资风险时很好地解释了这一现象,他认为早期医药项目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性是最大的原因,因为国内 SFDA对审批的要求越来越高,审批的时间越来越长,资金投入越来越大,但产品上市却预判性很差,产品市场开拓难度大,行业亟待建立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来加速这一系列流程。

这是一对耐人寻味的矛盾,医药创新研发的高风险正是最需要VC等投资者的领域,然而高风险对应的高回报却需要真正的创新作为基础,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怀疑正是投资者对早期医药研究项目如避蛇蝎的根本原因。

以化学制药创新为例,投资者真切地看到国内真正具备小分子创新专利药物研发生产的企业很少,对研发关注更多的是仿创能力,企业的工艺创新和制剂创新是核心,即便是一类新药,与国外专利药物依然差距较远,市场对产品的认同度远不如进口专利药物。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进入6月份后,医药上市公司高管和PE投资者的疯狂减持。2009年和2010年是创业板开通后医药行业企业上市高潮期,然而禁售期刚过,大股东立马就开始了以利益最大化为主要原则的大规模减持。

这反映出高管和投资方急躁的套现心理,也说明当前中国医药研发价值投资理念完全不被看重。换句话说,对于被扶持推荐上市企业的长远发展,投资机构和高管甚至都不怎么看好,当前最青睐的仍然是财务投资,只有极少数基金设置了早期医药项目的很小额度。

这导致中国与美国制药产业发展初期以创投资金带动发展的情形完全相反,创新企业创新力不足-投资者不敢冒险-企业研发进程缓慢,以此持续的恶性循环。

改变正在开始

然而一切正在逐渐改善,产业自身变革的需求已经在带动行业的良性发展。

尽管从政府层面真正鼓励促进创投环境优化的政策迟迟未见出台,但国家对创新的投入却毫不含糊。国家每年通过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和各类扶持专项规划,对包括很多中小企业在内的研发体系和潜力品种进行扶持,每年直接下发数百亿元。

此外,大量海归携带技术以及从跨国公司研发实验室出来的创业团队,已经在国内形成了很好的研发技术人群,各个生物基地的临床研发平台体系逐渐成熟配套,为需要服务的企业提供了优良的技术和设备支援。

这两者的共同促进,提高了国内中小型创新药企的创新能力,逐渐给予投资者尝试进行风险投资的信心,大批专注生物蛋白和单抗类药物、糖尿病用药的小企业正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

投资界对医药领域的策略也有所改变,慢慢地增加了中早期项目的关注度,一大批基金都在进行重新配置规划。

如深圳同创伟业投资成立医药早期项目的基金;经纬创投数亿的天使基金也将有很大部分投向医药领域的早期项目;礼来亚洲基金医药项目投资周期设置至 10年左右;华金国际医药医疗基金计划拿出20%作为早期投资基金,不设投资回报周期,作为战略性投资进行种子孵化;君联资本也从财务投资逐渐转型到财务投资和战略性投资共同发展的模式,坚持早期投资的同时发展成长期投资业务。

据了解,这些早期项目基金的设置与过去机构言称的早期投资不同,很多基金设置了明确的早期投资指标。

尽管这一切才开始,但是一旦医药创新形成风险逐步接力的大环境,大批中小型技术创新企业将为中国制药行业或者大公司提供源源不断的种子产品,中国制药创新才能迎来真正的大发展。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