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辉瑞子公司日本辉瑞(Pfizer Japan)宣布设立一个罕见疾病部门,意欲把日本辉瑞打造为全球领先的罕见疾病制药公司。2011年9月,总部位于深圳市盐田区的北京华大基因研究院(BGI)在神户成立日本华大基因公司,以增加合作伙伴,扩大与日企之间的联合研究。而总部位于台北的金生物技术公司(Golden Biotechnology Corporation)去年4月也在东京设立子公司销售保健品。这样的例子近年来在日本医药市场不胜枚举。拥有完善医保制度的日本加大了外资的投资热情,经过一系列旨在吸引外资制药公司投资的改革后,日本医药市场重现复苏的迹象。
随着日本慢性疾病患病率不断增加(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该国的药品开支将继续扩大;此外,专科疾病,如肿瘤和骨质疏松症的发展,也将推动生物制剂和专科药品销售额的增长;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可选的创新疗法数量也不断扩充。
日本经济停滞和人口老龄化已促使政府改革医疗保健政策,以有利于外国公司进入市场,加大投入。在新药准入政策上,日本政府简化新药审批程序,让国民获得更优的新疗法。在过去2年,日本新药审批时限的中位数已从22个月下降到15个月,而优先药物审批时间也从15个月下降到9个月。
日本监管当局正考虑实施“富有同情心用药供应计划”,允许日本医生把尚未被批准的在研药物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提供给符合条件的患者。该计划针对的属于对标准治疗无效,而国内其他疗法还不完善的患者。政府还允许医疗保险公司承担一些患者在该计划下所产生的费用。日本政府着力改善临床试验审评流程,加大引入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及日本、中国、韩国之间临床研究的数据互认,以降低制药公司的研发成本,加快药物审批时间。
此外,日本政府把“鼓励新药研发和消除标签外使用”延伸适用于2010年4月制定的全民健康保险(NHI)价格修订法,鼓励制药商进行更多的新药研发和上市后药物研究。
日本政府还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仿制药,以解决早已不堪重负的医疗保健支出。政府提出目标,希望到2013年,仿制药市场份额占30%。为消除公众对仿制药质量的疑虑,日本政府对仿制药及其有效成分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同时要求仿制药生产商必须提供与品牌药相同的所有剂型。此外,日本厚生劳动省(MHLW)还要求相同剂型的仿制药与品牌药必须等效,具体鼓励措施如放宽登记手续、鼓励医生使用仿制药。
调整经营策略
而在日本国内的大型制药公司纷纷调整经营策略。分析人士指出,通常情况下,日本国内制药企业较为保守,主要业务集中于国内市场,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开拓兴趣不大,在专利到期和研发效率下降的双重影响下,日本药厂不得不将触角伸向国外,开拓新兴市场,以产生新的销售增长点。国内制药公司首先与跨国药企建立紧密联系。目前所有领先的日本制药企业的收入40%来自海外市场,主要是美国。2010年10月,武田与印度一些制药公司形成战略联盟。
2011年9月,武田以137亿美元收购瑞士的奈科明公司(Nycomed)。今年7月,武田巴西全资子公司巴西武田(Takeda Brazil)共计耗资2.514亿美元,成功并购巴西本土药企Multilab公司。此次收购完成后,将大大增强武田在南美地区的影响力,巴西武田也成为巴西十大制药公司之一。
最近,卫材制药已将其业务重心转移到东亚,同样,总部位于大阪的Sawai制药也把业务集中在亚洲市场,希望与大型制药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扩大产品销售范围。
从产品组合的角度来看,日本制药公司将其重点放在专业制药上,如抗癌药、生物制药,并通过并购活动,获得多个地区的市场准入和丰富的产品组合。
虽然国内制药企业占据日本医药市场份额高达66%,但与其他市场相比,日本医药市场仍然以较低的风险而吸引跨国药企。事实上,知名制药公司在日本都如鱼得水。去年,辉瑞在日本的销售额达73亿美元,而葛兰素史兰克的销售额增长了28%。大型制药企业已准备就绪,由于其拥有强大的产品线和积极的发展目标,预计未来2~3年,跨国公司的销售在日本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规模较小且在日本没有业务的制药企业则可通过对外授权或合作,分得一杯羹。
日本政府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仿制药,以解决早已不堪重负的医疗保健支出。政府提出目标,希望到2013年,仿制药市场份额占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