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狂犬病高发的夏季,上海市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已经非常紧缺,许多被动物咬伤严重的患者在犬伤门诊无法注射抗体。”上海市疾控中心一位工作在疾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向中国网记者爆料。
近几年,由于受到上海市药品限价政策的影响,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进入上海市场的供货价一直维持在150元每支(200单位),远低于其他省市。
长期的价格“倒挂”,使得大批免疫制剂企业放弃了上海市场,而上海市物价局和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对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市场价格变化并未采取相应的调整,直接导致了患者被咬伤之后无药可医的现状。
夏季狂犬病高发 2012上半年人均用量减少26%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由狂犬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人狂犬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一旦发病,病死率高达100%。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发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7、8、9三个月由于天气炎热,动物尤其是犬类动物都易烦躁和冲动,人们穿戴较薄,非常容易被带有狂犬病毒的动物所伤,因此夏季是狂犬病发病的高峰期。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针对狂犬病的预防指南,被动物咬伤之后要分三个暴露级别进行处理:一级暴露是指被动物触舔后的皮肤完整,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处理;二级暴露是指动物轻咬裸露皮肤,或没有出血的轻微抓伤或者擦伤,这种情况下要立即接种疫苗并且对伤口进行处理;三级暴露是说一处或者多处穿透性皮肤咬伤或者抓伤,动物触舔处皮肤有破损或者被动物唾液污染,三级暴露是最严重的暴露,需要立即接种疫苗和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对伤口进行处理。
“现在在上海的犬伤科门诊,远达不到这一要求。”上海市疾控中心张强(化名)告诉记者。从他给记者的一份2012年上半年处理的犬伤人数统计来看,2012年1-6月份,一级、二级和三级暴露的人数分别为2499人、59322人和8301人,免疫球蛋白使用总量为11027支,平均每人使用1.32支。而在2011年上半年,相应的三级暴露人数分别为3036人、54452人和10049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量达到了17981支,平均每人使用1.79支。
张强告诉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由于免疫球蛋白的短缺,在犬伤门诊就医的患者,很多应该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却没有注射,很多伤势介于二级暴露和三级暴露之间的患者都被按照二级暴露进行了处理。
实际上,按照中国疾控中心2007年发布的《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操作指南》,三级暴露的患者注射剂量为20单位/KG,即每公斤体重注射20单位的免疫球蛋白。所以,即使按照人均40-50kg的平均体重,8301人至少也需要超过33000支的免疫球蛋白,而现在只用了11027支。
限价不变导致销售倒挂 厂家纷纷放弃上海市场
刘希宇(化名)是一位生物行业资深人士,主要工作是为药品生产企业在上海市场做产品营销和商务服务。2009年之前,他所在的公司代理了上海19个区县的大部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的销售。
“2009年7月12日之前,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作为不受定价限制的药品,是由厂家自主定价的,当时的定价是178元/支。”刘希宇说。
根据国家发改委2010年3月5日发布的关于调整《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发改委调整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而调整并未涉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也就是说,免疫球蛋白是由企业自主定价的。
但是在上海,不仅《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药品目录》中的药品要收到限价管理,而且所有药品进入上海市场都必须进行物价申报,都需要经由上海市物价局和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审批通过才能以申报的限价进行市场销售。
刘希宇告诉本网记者,在一次例行检查中,上海物价部门发现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并没有纳入限价管理,于是便在物价局的申报数据库中按照制剂通用名进行了,一家名叫“新兴制药”的公司曾经以150元/支的价格进行过申报,但却一直没有生产产品。
于是,根据这个没有产品的申报名录,在2009年7月12日,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就这么“莫名其妙”地定在了150元,而且至今未变,“不过在当时的情况下,150的价格还算可以”。
谈到上海市这一略显特立独行的政策,刘希宇认为并非一无是处,从整体来看确实防止了药价虚高,有利于限制某些药品一支独大,漫天要价。
“但问题在于,对于市场机制可以正常引导价格的药品,如果在市场成本提升的情况下,限价还是常年不变的话,企业长期‘倒挂’销售,是不会长久的。”
所以,现在刘希宇的公司,已经完全放弃了在上海市场代理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在他看来,这其实是一个无奈之举,因为厂家供给上海周边省级疾控中心的最低的供货价也在190元左右,再加上冷链和运输费用,到了患者一端的价格最低也在250元左右。而在上海的任何地方,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价格永远不能超过150元。
“这个价格比上海要高出许多,但却是是真实的市场价格,没有任何虚高。”刘希宇坦言做企业始终会看重利润,但是做疫苗,更多的是考虑社会责任,所以直到厂家实在无法承担之后,他才决定放弃。
而现在供应给上海疾控系统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都是企业在亏本供应,据他判断,长此以往是无力坚持的。
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否认限价过低导致短缺
8月7日下午,中国网财经中心记者针对“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短缺”的现状对上海各区县的犬伤门诊进行了调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犬伤门诊并没有免疫球蛋白储备。
上海华山医院分院犬伤门诊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门诊都没有抗体,需要注射的话只有到区疾控中心或区疾控指定医院去注射。南汇区中心医院犬伤门诊的医生则表示,“严重的要打,不严重的情况并不需要打。”
“实际情况,要比通过电话了解的更严重一些。”张强告诉记者,据他了解,一些区疾控正是因为免疫球蛋白的短缺,才有意识地留了一些库存,以供应给严重的患者。而在日常的犬伤门诊上,可用可不用的,基本上不会用。
刘希宇曾经专门去找过负责此事的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希望对方能够考虑进行一次市场价格调查,重新修订限价。但上海医药商业协会始终认为企业方是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他们的理由是现在有企业在按照150元的价格供应,说明这个价格是可以接受的。
“他们不知道,这些企业都是在亏本经营,要等到所有的企业都退出后才认识到问题,恐怕已经晚了。”刘希宇说,做药品也是在做生意,利润是很重要的,但做疫苗更要有点社会责任,当体制制约到救死扶伤的时候,选择就会异常艰难。
本网记者就此问题联系到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一位姓朱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价格不变的东西很多,不可能因为价格不变导致短缺。”而当被问到是否大批企业放弃上海市场而转去其他省市的时候,他并不认为存在这种现象。
在他的回答中,也间接承认了上海市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短缺的事实,但却一直把限价调整归结为上海市物价局的责任。
“实际上,上海医药商业行业协会一直是上海医药限价调整的一个受理窗口单位,不通过他们申请是不可能调整限价的。”碰壁多次最终放弃的刘希宇无奈地说。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