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来,利用中央和自治区补助资金10多亿元,多措并举,推进壮瑶医药振兴,中医药壮瑶医药服务可及性和可得性明显提升,2011年城乡中医药壮瑶医药覆盖率较2009年初提升了30%以上。”在2012年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上,广西卫生厅副厅长、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霖介绍说。
2009年4月医改启动实施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将中医药纳入医改大局,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作用。
据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介绍,2009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到目前已有19个省(区、市)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或扶持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专门文件,11个省(区、市)以党委或政府名义召开了中医药民族医药会议。3年来,中央财政对中医药发展共投入173亿多元,各地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
“要想让医保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巩固,必须发挥中医药的作用。”内蒙古卫生厅副厅长、蒙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乌兰说,他们做过调研,同样一种疾病,在中医医院的住院费用是西医的1/3。
江西省卫生厅中医管理局副局长伊凡说,前不久厅里做了统计,中西医费用比较,中医院的门诊次均费用要少37元,住院费用要少1067元。 中医药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卫生资源,其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较为低廉。因此,深化医改五项重点工作之一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更加注重鼓励中医药服务的提供和利用。
卫生部、财政部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巩固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补偿方案要重点提高在县、乡、村级医疗机构使用中医药补偿比例,引导农民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供的2010年农村中医药服务监测结果显示,全国参合县中,51.44%提高了中医医院报销比例,42.79%将中医药与西医药服务分开核算并提高中医药服务报销比例,22.6%降低中医医院服务报销起付线,14.42%降低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病种报销起付线,38.94%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报销比例,17.79% 将中医药优势病种纳入门诊大病统筹并提高报销比例。
同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中医医疗服务项目和中药品种数量不断增加,2009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列入中成药987种,比上一版增加164种,大多数省(区、市)明确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在基本药物制度建设中,国家坚持中西药并重原则,注重鼓励中药的使用。102种中成药和颁布了国家标准的中药饮片被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各地积极推动中药品种纳入增补目录,不少地方增加的品种数超过了西药,贵州增加比例达到近62%,西藏等民族地区增补的品种以民族药为主。
2011年10月,记者到河北省迁安市夏官营镇黄官营村采访,新落成的村卫生室专门有一间中医诊疗室。据介绍,迁安在这一年成为全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地区,将中医药健康教育作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中,中医药预防保健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得到积极推进。2011年,国家启动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试点工作,在30个省遴选了5个地级市和7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新增了儿童保健的中医药服务要求,细化了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服务要求,制定了儿童、孕产妇、老年人及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中医健康管理技术规范。
甘肃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设置中医科,并将中医“治未病”内容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中医药内容在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教育中分别不少于20%和30%。山东青岛按照人均10元标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55岁以上人口中医体质辨识,河北石家庄要求不低于1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用于中医药,浙江杭州拱墅区将每人25元基本公共卫生费用中的10元用于中医药服务项目。
“目前,我市76个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有"国医堂",乡镇卫生院建有47个"国医堂",到2013年全市所有涉农区县卫生院将全部建成"国医堂"。”天津市副市长张俊芳介绍说,“国医堂”是集中医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诊疗服务区域,坐诊的中医医师实行全科一站式接诊,该市以创建“国医堂” 为切入点,完善了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3年来,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我国注重提高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382所县级中医医院得到改造,一大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中医科、中药房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湖北在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开展“三堂一室”(“国医堂”、名医堂、中医养生堂和知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河北石家庄全市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将全部设置“国医堂”。吉林长春6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设立了中医科,全部建成集针灸推拿理疗室、康复室、中药房为一体的中医集中诊疗区中医馆,4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以提供中医药服务为主。
安徽、广西及内蒙古、黑龙江开展的农村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作县乡村一体化管理探索取得成效;云南投入1230万元为4100所村卫生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宁夏针对基层4种常见病,制定并推广10个中药饮片处方和10项中医适宜技术,都有力地促进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
3 年来,我国推进公立中医医院改革试点,注重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 各地积极探索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投入机制和补偿机制,浙江省宁波市对政府办医院的中医门诊和住院分别按每人次8元和每床日15元的标准给予财政补助,山东省济宁市、江西省萍乡市等地探索公立中医医院中医药服务的补偿机制。
许多中医医院不断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探索鼓励运用中医药诊疗技术和方法的激励机制。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与实施试点逐步展开,中医临床路径总数达到210个。
“2011年,中央转移支付甘肃省的中医药项目资金总计2.2亿元,达到历史之最。”甘肃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甘培尚说。
据王国强介绍,2011年,中央财政对中医药发展投入近60亿元,其中新增投资42.12亿元,支持1814所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58个地市级民族医医院和88个西部地区地市级中医医院的服务能力建设;安排资金10.14亿元,支持70所县级中医医院建设;新增投资3亿元,支持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的88个中医专科建设;安排资金4.12亿元,支持全国老中医传承工作室等项目建设。
乌兰说,中央财政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对地方来说不仅是钱的事,最主要的是传递了一个信号:对中医、民族医国家是重视的,在医改中是不可缺少的,不仅要保留,还要发展壮大。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对中医药发展的投入大幅增长。仅以湖南为例,据该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邵湘宁介绍,2011年,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由往年的2000万元增加到3700万元,省政府还明确今后此项经费每年按10%的比例递增。同时,全省各地在中医药方面的投入达3亿元,比往年增加近1亿元,创历年新高。
邵湘宁说,大量经费的投入,使中医药工作基础更加夯实,工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中医药事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