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中药材价格出现大幅上涨

文章来源:制药资讯网 发布时间:2011-05-12

近段时间以来,中药材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20元以下的药方已不多见,原本以“简、便、廉、验”著称的中医药变成了“贵族药”。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中药材涨价,是个别品种涨还是普遍涨?如果是普遍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个别品种涨价还是普遍性涨价?

5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济南市建联中药房马鞍山路店,在这里坐诊的老中医杨冠平告诉记者,近一两年来中药材涨价非常明显,麦冬、金银花、太子参、党参、三七、川贝、葶苈子、丹参等药材涨幅明显,甚至成倍上涨。

杨冠平给记者开了一个治疗手部季节性皮炎的药方,包括苦参、白鲜皮、地蜂子、蛇床子、白蒺藜、丹皮、江蚕、薏米、苍术、甘草等10味药材,这个药方共5服,总价76.8元,平均每服15.36元。杨冠平说,若放在一两年前,这服药也就五六块钱。

杨冠平有40年从医经验,他说,以前一服治疗感冒的中药也就四五块钱,现在动不动就上10元,涨了一倍有余。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张伟说,中药材现在正处于10年来最快的涨价时期,现在20块钱以下的药方已经不多了。

中药材价格上涨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性上涨?据中药材天地网从全国300多个站点收集的数据统计,今年4月与去年4月相比,所监测的537种中药材中,有399个品种价格上涨,占74%。其中根茎类、果实籽仁类、全草类、树皮类和藤木类品种呈现出普涨现象。

从涨价幅度分布看,涨幅在21%至50%之间的药材品种最多,达154个,占总涨价品种数量的39%。涨幅超过100%的品种有57个品种,占总涨价品种的14.3%。而涨幅超过300%的品种有8个,占总涨价品种的2%。涨幅位居前三位的分别是五加皮、太子参、白前,涨幅均超过了400%。

普遍性涨价的原因是什么?

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的背后推手是什么?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供求关系趋紧、成本增加是主要原因。

张伟分析说,在此轮涨价之前,中药材价格一直偏低,药农收入没有保障,种植药材的积极性逐年下降。同时,随着各地城市化、保护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工程的实施,可用于药材生产的土地逐年减少,客观上造成了药材产品的短缺,推动了全国药材价格的整体爆发性上升。

据介绍,以在全国享有盛誉的“浙八味”为例,2009年浙贝母种植面积为2.34万亩,比上年减少0.2万亩;白术4.6万亩,同比减少 0.51万亩;元胡2.5万亩,同比减少0.5万亩;玄参1万亩左右,同比减少0.44万亩;温郁金0.5万亩,同比减少0.7万亩。

与供给短缺相对的是,近年来中药材需求日益增加。杨冠平说,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变化,中医药副作用小的优势日益受到患者青睐,来看中医的人也越来越多。“一头是产量少了,一头是需求增加了,涨价也就不奇怪了。”杨冠平说。

在供求紧张之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是中药材涨价的重要原因之一。专家分析说,中药材大多来源于自然生长的植物或动物,鉴于中药材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炮制的火候也因此不同,加之中药材的取材可以是植物的根、茎、叶,乃至昆虫矿石,所以很难对中药材的加工进行统一的机械化操作。

相对于更多是依靠流水线和集约化生产的西药而言,中药材手工操作的特点就需要大量劳动力,凝结更多的汗水和时间。劳动力价格上涨,最终推高了中药材的市场价格。

怎样看待中药材普遍涨价?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据2008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大会发布的一项统计,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中药处方费用平均值仅为西药处方费用平均值的76%。

但是,在药材普遍、长期涨价的背景下,中医药是否还能当得起“廉”的特点?业内专家认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医药之“廉”。

杨冠平说,药农种植积极性下降也是以往药材“被贱卖”的负面影响之一。“如果药农长期得不到合理收入,他当然要放弃种植药材了。”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说,只要不是人为、恶意炒作的结果,就不应该过多指责药材涨价。从推动中药材涨价的因素看,供求关系紧张和成本上升都是正常的市场经济现象。某些商品短暂的价格上涨,或是某种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也许是游资炒作的结果,但若是多种商品价格的长期上涨,虽不能说完全没有游资炒作的因素,但这绝非是主要因素。

专家认为,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医药之“廉”,如果药材涨价并非人为炒作的结果,社会就不应对此过分敏感,更不能采取非市场手段进行打压。药材价格上升会促使更多的人从事药材种植、采集,增加市场供给,缓解供求紧张局面,最终使药材价格回归到合理的水平。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