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争夺"千亿药企"已完成省会城市布局

文章来源:医药网 发布时间:2011-05-09

上海医药(601607.SH)发行H股在即,其竞争对手国药控股(1099.HK)也将通过增发再融资,大举圈地的压力之下,两家医药巨头并不掩饰对资金的渴求。

4月25日晚间,国药控股宣布了大额配股计划,计划配股集资34亿元。

“现在行业内整合的速度非常快,国控作为龙头企业,希望未来2年之内能够将网络下沉到地级市,在地级市也建起我们的分销企业。这些都需要背后资金实力的支持。”国药控股副总裁吴爱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集资将主要用于扩大医药分销及零售网络,以及补充集团的流动资金。

按照国药控股的规划,到今年4月初,公司已基本完成全国除西藏之外的省市自治区的网络布局,接下来的重点是,依托各个省公司进行地级市网络的完善,预计在今年底完成三分之二的目标,在2012年底完成全国医药分销网络的布局。

争夺千亿药企

国药、上药和华润,均表现出“千亿药企,舍我其谁”的姿态。

商务部5月5日发布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行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形成1-3家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全国大型医药商业集团。面对“千亿药企”的目标,国药、上药和华润都表现出“舍我其谁”的姿态。

事实上,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几家巨头就进入了火药味十足的“圈地”竞争。

上海医药去年在华东、华南地区重组了广州中山医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商联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常州亚邦制药有限公司和福建省医药公司,重组对象都是地方排名前列的商业龙头。此前不久,其更以近40亿元价格收购北京三大医药零售商之一的中信医药,在国药大本营走出了战略性的一步。

而2010年,国药的主营收入已近900亿元,是全国最大的医药商业公司,占据医药商业15%的市场份额,到目前其分销网络覆盖了全国86%以上的三级医院、50%以上的二级医院。

目前,国药一直忙于将全国性的网络布局继续“下沉”。已经完成省会城市布局的国控,目前的主要动作是继续在地级市布局,在地级市建立自己的分销企业。

国药控股2010年年报显示,当年,国药控股完成24项收购交易,包括3项增持项目,为国药控股增加近47亿元的销售;而仅2011年1月,国药控股就完成了12项收购交易。

“我个人认为,几大巨头们的行动是行业竞争性的表现,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良性的。”上药集团董事长吕明方对记者表示,这是医药流通行业解决“集中度过低”的必经阶段。

吴爱民也对记者表示,从国际经验来说,医药流通前三大巨头的市场份额应该能占到70%左右,而目前国药、上药和九州通三家巨头的份额加起来不过20%左右,未来几年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行业整合不可回避。

大肆收购之下,巨头们对资金的需求急剧上升。

5月6日,上海医药发布的招股书显示,其将发行逾6.64亿股H股,最多将集资172亿港元。募集资金中的40%将用于分销板块的收购,以完善商业网络的布局。

几乎同时,国控的增发再融资方案也推出,预计集资额达到34.5亿元。集资所得,主要用于扩大医药分销和零售网络,补充流动资金等。而作为中国最大的药品分销商,国药2009年9月在香港上市时,已募集资金87亿港币。

同样在市场上加入圈地行列的华润医药,也有意打包在香港上市。华润北药集团总裁李福祚1月公开表示,华润北药将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营规模过千亿元,同时计划在香港主板整体上市,并争取进入香港蓝筹股。华润北药的整体上市,已经被列入华润集团“十二五”规划。

差异化竞争

同为国企,国药与上药的扩张路径,存在明显的“差异化”。

虽然同样在产业和资本领域谋求发展,但在发展模式上,国药和上药渐渐走出了显著的“差异化”之路。

4月20日,上海医药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希望借助后者遍布全国的3万多个网点打造全国性的新型医药物流配送网络。

“这意味着,以后在物流中心的建设上,我们除了一些核心城市之外,不再全部自建。目前中邮的3万多个网点已经足够领先所有竞争对手了。”吕明方对记者表示,几大巨头都在建设物流中心,大量的固定投资投下去,不出几年就会出现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营运效率不高,所以上药会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他强调说,中国邮政是网络齐全的专业机构,具有国内覆盖最广最深、安全性最好的物流网络。如果上海医药在基层市场也采取自建物流网络,既耗财耗力,也绝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中邮积累数十年的成绩。

对此,吴爱民对记者表示,目前国药控股还是坚持“自建物流中心”的策略。“我们认为,物流中心是医药商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资产,而且医药物流属于专业性物流,我们觉得,自己做更可靠更安全。”

目前,国药在辽宁、河南、湖南、四川、江苏、广西、甘肃等地的物流中心都在筹建或上马建设过程中,这也是国药历史上建设最密集的时期。每个物流中心的投入都在1.5亿到2亿元左右,这些固定资产的投资占用了国药的很多现金流,使得国药在并购上的投入捉襟见肘。

业内人士指出,在并购商业企业时,国药更多的是以央企的背景优势,与当地政府达成一揽子合作协议,进行合作。过去一年间,国药与多个地方政府谈妥合作,国药入场、替代当地流通企业,并且伺机收购当地医药工业企业。国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专栏)所掌管的另一家央企中建材,在一些投资中也往往成为合作对象。

即便是市场化的并购,国药控股也将并购的市盈率(PE值)控制得非常紧。2010年,其收购活动的平均市盈率为10倍左右。国药称,2011年收购活动的平均市盈率不会高于15倍。

不过,今年1月26日,国药控股宣布,以不高于13亿元人民币的代价收购乐仁堂60%的股份,相当于2010年市盈率超过20倍,这已差不多是以往收购代价的两倍。

相比而言,上海医药给出了更多的大手笔。其收购中信医药的市盈率高达25倍。但上药方面解释说,中信医药对于上药而言有着“走向全国”的战略性意义,所以是个特例,上药不会考虑收购市盈率比自己高的企业。

0
-1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