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规划呼之欲出 医药企业秣马厉兵

文章来源:生物谷 发布时间:2011-05-04

4月21日—23日,以“携手全产业,开启中国医药品牌化、国际化黄金十年”为主题的第65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在成都举行。在这个素有行业发展风向标之称、汇集行业最新资讯的平台上,即将出台的行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成为业内人士热议的话题。

蓝图绘就方向已明

将于近期出台的《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生物制药“十二五”规划》、《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的三大规划虽各有侧重,但共同勾勒出我国医药产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蓝图。

“‘十二五’规划为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吹响了冲锋号。”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指出,新兴产业具有三大特点:代表科技创新的方向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较强关联带动;是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作为七大新兴产业之一,生物医药 “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就是,“以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医药产业升级为中心,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以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国际化为重点,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大产品的创新,促进医药产业由大到强。”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明确信号就是,未来5年国家重点关注民生,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神威药业营销总经理王伟表示,新医改就是一项民生工程。基本医疗保险的资金是有限的,为了用有限的资金满足老百姓不断上涨的健康需求,政府必然会要求医药行业提供安全有效、品质优良且价格低廉的药品。这样就必然促使医药流通和工业生产发生变革。

王伟强调,“不是所有企业都有机会参与变革。估计未来5年将有大批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被淘汰出局。工业企业必须明白,暴利时代已经结束。而对于商业企业来说,新时期则将考量成本效益比。”

蜀中药业董事长安好义认为,“十二五”期间,中国医药行业将加速洗牌,行业集中度会大幅提升。“中国医药产业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产业格局会出现巨大变化:非处方药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连锁药店竞争‘白热化’,药价不断下降,普药的日子会更难过,无品牌、无二三级医院市场、无强势产品的企业被淘汰出局。”

市场放大信心满满

这是一场豪华盛宴。

“全球医疗行业都聚焦中国市场。”IMS预测,2011年中国医药市场将跃居全球第三位。到201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医药新兴市场的第一梯队,药品年销售收入有望增加400多亿美元,相当于同一时期美国医药市场销售增长的预测值。到2015年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俞雄也指出,中国医药行业在GDP中占比仅为3%左右,而美国这一占比已达15%。中国医药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正因为如此,全国药品交易会也已经成为各路资本竞相追逐之地。在此次展会上,兴业证券、银富投资、同创伟业、汇添富基金等各路人马纷纷亮相。他们背靠巨额资金,以“鹰的眼睛、豹的速度”发掘着医药行业每一个可能的投资机会。不仅如此,各路资本也开始在药交会上开坛授课。兴业证券行业分析师王晞坦言,随着基本药物招标采购、药品降价等政策的实施,医药行业出现了利润下降。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还是看好医药行业的成长性”。医疗消费的增加、新医改对医药市场起到释放作用、过去多年积累的创新成果即将开花结果等因素,都令人们对我国医药行业未来充满信心。

在此次全国药交会上,记者看到了CAMORE(康顾多)医药连锁的展台。这家成立于2009年12月的公司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做成了1800多家连锁药店。该公司总经理张国芳此前曾操盘美信,但因水土不服,美信黯然退出大陆市场。那么此番张国芳为何带领COMERO再次杀入大陆市场?在场的一位高管表示,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这个巨大市场无法被人忽视。“药品零售行业绝对不是夕阳产业”。

新疆展团约有10家左右的企业参展。该展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展团中有不少是南京医药集团的控股公司。“对企业来说,在当下必须做大平台,延伸产业链。新疆企业有资源,南京医药集团有技术,双方合作一定会有所成就。”

蓄势待发进军海外

《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草案)预计,到2015年,我国应有总计100个以上的原料药品种通过美国FDA检查或获得欧盟COS证书,50家以上制剂企业通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者WHO的GMP认证,有100个以上的通用名药物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注册和销售,年销售额达到200亿元以上;形成数十家有国际主导能力的企业和近百个有国际市场定价权的产品,有20家以上企业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

“这既是国家对医药行业的期望,也是行业自身奋斗的目标。中国制药企业必须参与国际仿制药、创新药的竞争,向产业链最高端进发。”俞雄说。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新药研发困难加剧,国际巨头加大仿制药布局;医疗支出令各国政府不堪重负,欧美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使用仿制药——世界仿制药领域也需要中国产品。此外,制剂出口有利于企业参与招标采购;国家对制剂出口也给予了出口退税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中国具有极强的成本优势,劳动力素质比周边国家要高,且制剂出口本身也对企业有吸引力。

在此次药交会上,很多企业表达了“走出去”的决心,石药集团、北京赛科等企业亮出制剂通过欧美认证的招牌。复星医药的高管也表示,复星出口销售额已占到公司整体销售的30%。但不可否认,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制剂出口并不乐观。在WHO采购的药品中,有2/3来自印度,目前只有6个品种来自中国。

海正药业总经理朱康勤指出,我国虽有21家企业通过了美欧日等地认证,但以自有品牌出现在国际市场的寥寥无几,药企走出去只是采用贴牌生产、委托加工形式,品牌缺失成为普遍现象;单品种注册,缺乏规模效益。

“注册的产品无法进入欧美主流市场,企业成本高企导致亏损,国外认证成为概念炒作。”朱康勤说,国内企业必须加快从仿制到创仿结合,再到自主创新的步伐;打造以特色原料药规模化、低成本、多系列领域、多产品梯度组合的产品开发和制造的产业与产品群组;构建从研发到原料药,到制剂(自有品牌),再到国际市场营销的内部供应链。在战术上,企业必须在硬件上与国际接轨,充分做好法律准备,争取进入东道国医保系统,努力打开在当地的营销网络,有意识地打造 “中国制造”的品牌。

于明德指出,制药强国应该具备四个能力,即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能力,药品制剂畅销欧、美、日的营销能力,更多争得全球市场主导权的定价能力,部分产品标准领先国际标准的规则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实现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华丽转身。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