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出口新动向再次搅动产业资本。17日,有消息称,今年上半年将出台《药品制造质量保障升级》专项方案,国家将以财政补助的方式拨款数十亿元,扶持一批有特色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生产能力的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如果说,上述消息只是诱发资本市场敏锐嗅觉的信号弹,那么京新药业的增发预案则让不少投行基金大快朵颐。也是17日,京新药业披露,拟向不超过十名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不超过3000万股,发行价格不低于15.79元/股,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预计不超过4.54亿元,强化制剂出口战略。京新药业拟结合长期战略规划实施非公开发行,投资年产10亿粒制剂出口等三大项目。蛰伏7年后,京新药业的突然增发给业界带来猜想。
7年来首次增发
京新药业突然发布的增发预案令业界愕然。记者了解到,这是京新药业自2004年上市以来首次在二级市场融资。就在该公司停牌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事宜之前,其股票以涨停板创出历史新高。京新药业公告称,该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吕钢所控股的浙江元金投资有限公司率先认购本次增发的股份。目前,浙江元金承诺以现金方式按照与其他发行对象相同的认购价格认购发行的股份,数量不低于发行股票总数的10%且不高于20%。其认购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
尽管京新药业颇受富兰克林国海证券投资基金、长盛同德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的青睐,然而外界却对其突然增发持有担忧。
“这家2004年就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总股本不到1.02亿股,流通市值才20亿元出头。”有证券分析人士指出。而这或许是京新药业上市7年从未实施增发的主要因素。
更重要的是,此次增发募投项目存在毛利率偏低的问题。“上述投资项目的毛利率较当前水平相差甚大。如该公司的左氧氟沙星,增发预案给出的预测毛利率为11.5%,但公司2009年年报显示其毛利率高达16.4%,两者相差4.9个百分点,其他项目的毛利率明显偏低。”上述分析人士说。
记者同时也发现,尽管京新药业董事长大举增持,但其他高管却频频减持。2009年副总经理王能能、董事张丽娃频频减持;2010年6~12月间,副总经理王光强更是分五次减持26万股。
制剂出口受捧
“在3个募集资金项目中,我们最关注制剂出口的前景。”长江证券医药分析师对记者如是说,尽管京新药业有一定的投资风险,但它却是国内最早探索制剂出口的制药企业之一,早在2006年就通过了德国的GMP认证,并于2008年实现辛伐他汀片出口英国,成为首批进入英国高端市场的中国制药企业,2009年向德国成功出口了氯吡格雷片。氯吡格雷制剂代工的前景则更值得期待,其专利将于2011年下半年到期,届时该产品的制剂代工有获得较大订单的可能性。
记者了解到,京新现有固体制剂生产能力为12亿粒/年,已不能满足制剂出口业务增长需要。“为了承接更大规模和更多制剂品种的出口业务,公司增发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迅速扩大制剂生产能力。”京新药业称,制剂出口业务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而京新药业增发只是制剂出口相关资本的一个发力点。随着中国制剂企业逐步从原料药出口向制剂出口转型,行业资本对中国药企进军海外市场跃跃欲试。2010年,我国化学制剂业受到出口退税从13%提高到15%政策的刺激,国内化学制剂业全年出口金额达到15 亿美元,同比增长30%。
成长性风险
不过,京新药业的增发也引起投行人士的些许担心。据介绍,尽管公司募投项目均是基于现有主营业务实施的产能升级和技术改造,但募投项目投产后,公司资产和业务规模将实现快速扩张,进而对京新药业经营管理、产品销售和定价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增加管理和运作的复杂程度。喹诺酮原料药价格波动的风险,使得其海外制剂代工项目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正因为如此,记者分析京新药业最近机构资金增减仓的比例情况发现,市场对其抱有较大的观望态度,目前资金流出与流进大致持平,但是,从用户关注分布来看,深度关注的仅占15.4%,散户关注的占84.6%,大单买进的比例小,卖出的占比大,而小单则恰恰相反。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我国通过发达国家GMP认证的制剂企业只有20来家。其中,有4家企业通过美国 FDA检查,但没有一家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制剂生产厂。“这表明我国制剂走向国际市场不仅要克服认证关、成本关和销售关,还要与人才、资金、技术引进形成良性互动。而随着国家鼓励政策的纷纷落地以及制剂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中国制剂出口所蕴含的巨大成长力已经为行业资本所重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