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定价被废 外企药价格依然"超国民待遇"

发布时间:2010-12-06

继内外资税费统一规定生效之后,外资单独定价药品的“超国民待遇”也将划上句号。

国家发改委11月30日发出通知,决定从12月12日起,降低头孢曲松、头孢氨苄等部分单独定价药品的最高零售价格,降价品种涉及抗生素、抗心脑血管病等十七大类药品;同时,取消了克林霉素等16个药品的单独定价。

单独定价基药一一落马

一些外资单独定价的常用药零售价格水平明显下调。如:上海施贵宝生产的卡托普利(商品名:开博通,12.5mg*20片),价格从34元降到22.1元, 降幅为35%;罗氏生产的头孢曲松(商品名:罗氏芬,1g注射剂),价格从93.8元降到65.7元,降幅为30%。

经粗略统计,此次降价约涉及40余家企业的174个品种,仍以外资原研药占多数。同时,被取消单独定价资格的产品仅一家国内企业,其余均为中外合资或外商独资企业。

在国内生产企业产品中,华北制药集团山西博康药业生产的多种规格哌拉西林注射剂,珠海联邦制药中山分公司、联邦药厂生产的多规格阿莫西林胶囊等均被列入降价名单。

而基本药物目录中所有的单独定价品种,均被涵盖在此次降价清单内。以阿莫西林为例,《医药经济报》记者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查询到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包括片剂、胶囊、分散片等不同剂型在内的阿莫西林批准文号831个,在此次降价中,阿莫西林单独定价品规就有10个,涉及3家企业。

据悉,化学药单独定价始于加入WTO之初。当时规定“政府定价药品”、“产品有效性、安全性明显优于或者治疗周期、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企业生产的同种药品”可向定价部门申请单独定价。根据2001年原国家计委发布的《化学药品单独定价申报评审指标体系(试行)》,需对申报企业综合情况、生产过程、药品质量、疗效及安全性等7个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论证,参考专家论证意见来确定单独定价药品的具体价格水平。

在此前的数次降价潮中,单独定价药品均得以豁免,但也一直因为其脱离一般药品价格体系而饱受诟病。

据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的解释,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所以必须根据有关药品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分期分批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以进一步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降得越多越好”

据介绍,此次调整后的价格比现行规定价格平均降低19%。“此次降价不是最严厉的一次,估计也不是最后一次。”业内专家表示。

此前,国家发改委对相关企业进行了包括药品制造成本、原料药成本、期间费用等在内的成本调查。在完成企业成本调查后,发改委综合了同类品种的市场规模、同类产品的成本、价格等多方面因素,从而确定了此次单独定价药品的下调幅度。

“这次降价的幅度不算小,不过因为2005年之后就没有对单独定价品种‘开过刀’,所以,6年的年均降幅也就3%左右,属于正常范围内。”业内人士表示。该企业有两个滴眼剂产品进入降价目录。

“我们当然希望降得越多越好。”对于降幅,国内一基本药物生产企业的人士如是表示。

然而,对于降价一事,受访的跨国药企相关负责人语气颇为平静,也并未做出正面回答。“药品质量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近年来的多起药害事件证实了这一点,而这种差异源于药品质量体系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差异,国内仿制药的质量和水平无法与原研药同日而语。”有跨国药企相关负责人如是向记者说。

“即使只有1倍的质量差,可是价格差却至少有10倍,这无论如何也不能算合理。”反驳者表示。此前一份广泛流传的“国家基本药物外资原研药单独定价与国产药品统一定价对照表”显示:进入基本药物单独定价的卡托普利、环丙沙星、右旋糖酐铁等9个外资原研药比国家基本药物统一指导价产品平均贵了1311%,其中外资生产的卡托普利比国产品价格高出2319%,环丙沙星价差为1880%。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处处长宋大才在11月30日召开的“医药政策与医药行业发展研讨会”上表示,发改委将逐步改进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逐步引入药物经济学评价的方法,同时将逐步缩小目前原研药与仿制药之间的价差。

降价不代表减量

可以肯定的是,降价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外资药品的毛利率。不过,业内人士认为,部分毛利的损失未必会减少外资药企的销售收入,比如借助有效的行销手段,单独定价药品在终端的销售量或许还会有所提高,大可抵消最高零售价降低的利空,甚至还有助于外资药品进军国内基层医疗市场。

此前即有一些外企主动降低其药品价格,种种迹象显示最高零售价已成“鸡肋”。

而一旦外资单独定价药品在降价的刺激下终端销量增加,是否会蚕食同类国产品原有的市场份额?国内一医药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整体而言,外资药的价格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还是将大幅高于同类国产药,无需担心国产同类药物因此受到太大冲击。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