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改体制破局令人期待 中医制剂重现江湖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弗戈制药网 发布时间:2010-11-01

《北京市2010-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日前向社会征求意见。这标志着北京将展开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两年内市政府的投入不低于337亿元,降低药品价格总水平,提高医疗保障服务能力。

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分为工作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三大部分。这次改革总体目标概括为四句话:推动发展、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促进健康。其中,将恢复中医“简、便、验、廉”的传统制剂,新增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小膏药”等传统制剂重现中医院

其中,本市将筹建新的儿童医疗机构,推进包括丰台等区妇幼保健中心(院)、老年医院、安定医院、回龙观医院改、扩、迁建工程等七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

在提高效率方面,本市要解决“三长一短”(挂号、取药、候诊排队时间长,就诊时间短)问题,缓解“大医院看病难、专家看病难”问题,让群众“看得上病”。此外,还将恢复中医“简、便、验、廉”传统制剂,推进中医院传统制剂的开发应用,让患者喜爱的“小膏药”等中医传统制剂重现中医院。

北京医改的新意

这份七千余字的改革方略,蕴含着国家医改方案的基本精神,也体现了北京市改善民生的善良愿景,其中不乏诸多亮点和新意。

·广征民意 医疗改革涉及不同社会群体的切身利益,充分纳谏将起到很好的协调和平衡作用。

· 明确了责任分担机制 医疗问题具有很高的道德风险,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关系至关重要。新方案提出,在加强政府投入的前提下,要体现社会、个人的责任,对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非基本服务等也进行了责任划分。同时,还明确了市政府与区政府之间的责任分工,这将有利于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北京医疗卫生体系的协调发展。

·对重点问题进行了探索 医疗改革千头万绪,关键要抓住重点难点问题,给民众带来真正的实惠。新方案在医保体系建设方面着力颇多,比如探索统筹城乡医疗保障,无疑将促进社会公平、提升管理效率。同时,北京还大幅提高了封顶线、支付比例,这对全体北京市民而言,是张期盼已久的福利支票。

着眼首都医疗的真实需求

北京的医院不仅面向北京市民,还服务于来自全国的患者。有调查发现,目前北京三级医院中,三四成病人来自外地。因此,北京在规划医疗卫生资源之时,要把外地居民的需求充分考虑进去,不能只算北京市民的就医账。新方案提出,优质医疗资源要向远郊区县扩展布局,这一规定将满足新兴城区市民的就医需求,客观上也将促成首都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实际上,这种医疗资源配置不妨更进一步。比如,对于顶尖医疗资源,可以考虑与津冀地区合作,部分实行战略外移,对疑难重症和外地进京患者进行分流。北京可以是政治文化中心,但不一定要成为医疗中心。顶级医疗中心全建在市区里,对于就医、交通都会带来诸多问题。

善用首都资源优势

近年来,北京市各大医院日均门诊量连年激增,但医护人员却还是多年前的编制,这使得医疗供求矛盾突出、服务质量难以保障。

解决问题的出路,还是要充分依托于各类社会资源。北京作为首善之区,各类医疗人才云集,愿意投资医疗的也大有人在,国内外资源都异常丰富。前几年,台商王永庆不是想在北京办长庚医院吗,可惜最终未能如愿。实际上,长庚等民营医院对台湾医疗福利助力甚多。在医疗服务业,政府要善用各类社会资源,即使是企业家的钱也是可以为民服务的。

此次,北京医改方案提出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并承诺平等对待,但该政策如何真正落实,无疑考验着管理部门的改革魄力。“社会化办医”提倡了很多年,大部分地方仍停留在口号阶段,主要原因就在于主管部门倾向于“缓慢放权”,审批把关过严,因此,北京能否打破这一僵局,率先在全国树立“开门办医”的典范,令人期待。

0
-1
收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