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美等高端制剂市场的竞争中,鲜见中国企业的身影,世界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的光环因为国际高端市场制剂产品的缺位而变得有些黯淡。由于我国医药研发能力薄弱,在创新药物制剂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动辄数亿美元的化合物新药研发又是我国企业难以承受的,在这种不利情况下,我国医药企业该怎么办?
中国医保商会最近组织的一次调研发现,创新其实已经在部分企业中展开,一些医药企业正在从市场中寻找机会,努力跻身到高端制剂市场的竞争中。如山东绿叶制药从剂型创新开始,用长效缓释微球技术以及脂质体技术等开拓高端市场;华海药业与原研药厂家合作,获取源源不断的国际订单;海正药业与跨国巨头进行合作开发,破除国际市场产品销路的阻碍……这些企业正在用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向国际制剂市场突围。希望他们的经验能给希望走出国门的企业以一定的启示与借鉴。
1
与原料药的辉煌相比,我国制剂的出口要逊色很多。虽然近几年一直保持增长的态势,2009年出口额已接近12亿美元,但是,相比 329亿美元的医药出口总额,还是有些微不足道。目前,我国制剂除了在东南亚和非洲等低端市场略有斩获外,在占据全球医药消费近九成的欧美等市场几乎还是空白。我国药品要走向世界,开发欧美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创新少,技术含量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等因素,严重阻碍了我国制剂企业的成长。因此,面对欧美市场的高技术壁垒、高市场风险及严格而陌生的法律规范,我国制剂出口的前景不容乐观。
据了解,目前我国制剂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首先是研发资金瓶颈。我国制药企业规模小,研发资金不够丰厚,年销售额超过百亿元的企业寥寥无几。而新化合物的研发平均需要8亿美元,相当于50多亿元人民币,且每5000种药物中,有5种可以申报进行临床试验,但只有1种可以获批,企业明显缺乏承担风险的实力。虽然,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投入60多亿元,“十二五”重大专项将投入130 多亿元,但是对于开发新化合物药品,还只是杯水车薪。其次,自主研发能力太弱。在全球生物技术专利中,美、欧、日分别占了59%、19%和17%,而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仅占5%。我国已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28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中,只有6类9种21个不同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第三,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到15%,西部地区不到5%,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另外,科研创新体制、投融资体制、产品的定价机制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制剂研发和出口的积极性。
在全球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企业应该怎样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的分工与协作,从而实现制剂出口的突破性发展,向西药制剂出口大国的方向大步迈进,成为我国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新化合物的研发对我国制药企业来说可谓一种奢望,但是,这并不影响企业研发制剂的脚步。山东绿叶制药的剂型研发创新,就给我国制剂行业增添了一抹亮色,也给中国制剂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增加了信心。
剂型创新是指对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但不改变药物成分,采用新技术以提高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或消除副作用,提高药物安全性。新剂型比原剂型增加了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剂型创新是一种短、平、快的新药开发方式,且研发费用相对较低,剂型创新的研发费用仅相当于化合物新药研发的几十分之一甚至几百分之一,研发时间一般为2~8年,成功率远远高于化合物创新。据悉,创新剂型相当于创制新药,美国已经把剂型创新纳入NCE管理,享受同等条件的专利保护。
在研发实力和能力不强的情况下,抓住国外众多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的重磅炸弹级药品专利相继到期的机会,通过创新剂型,成功打入国际高端市场是我国医药企业一个不错的选择。
绿叶制药的长效缓释微球技术和脂质体技术已经初见成效。据悉,长效注射微球是国际新兴的一种药物制剂,目前国际上仅美国 Alkermes公司和日本武田制药等少数大公司上市了大分子的重组人生长激素和亮丙瑞林微球制剂。我国除进口外,尚无自主研发的注射长效缓释微球制剂上市。绿叶制药通过自行研发微球专用生物材料和专有设备,在国际上首先研制开发了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等)的长效微球制剂,成功解决了制约微球技术发展的瓶颈问题,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另外,绿叶制药的靶向脂质体药物制剂研究和产业化开发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靶向脂质体制剂研究是绿叶制药另一个主要研究方向,该项技术具备高效、低毒和靶向的独特给药优势,是国内外制剂领域的研发热点。该公司现已成功上市了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实现复合销售收入20亿元,并已成为国内销售额最大的脂质体产品。该产品也是我国第一个上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脂质体制剂,在靶向脂质体药物制剂的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创新,绿叶制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才没有受到明显影响,2009年,该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46.7%。
3
目前,我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了美国和欧盟的cGMP认证,具备了向这些高端市场输出制剂产品的资格。但是,通过了认证并不意味着订单就会滚滚而来,之后的市场开拓还有更多困难,还要确定产品的运作方式,考虑价格、产量、市场许可权、代理商、与终端用户建立直接联系等,一个个堡垒攻克之后,才能真正将产品销售出去——而这往往需要至少2~3年的时间。我国大多数医药企业现在还不具备与国际医药企业、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医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与跨国药企合作就显得尤其重要。当前,与跨国药企合作比较成功且具有借鉴意义的是浙江华海药业和海正药业。
华海药业主要是与原研药厂家合作,涉及专利到期后制剂转移、重要中间体供应等。据悉,华海药业已经与美国默克公司签订了一项多年期的制剂委托加工协议,因此可以不断获得新的国际订单,使产品源源不断地进入国际高端市场。另外,该公司还与诺华制药、勃林格殷格翰、阿斯利康、默克等著名企业具有合作意向。为了加强这种发展模式,该公司还专门建立了制剂研发中心。
海正药业的策略是合作开发,这是合同订制的高级模式,也是最有利、最接近生产企业独立出口制剂的方式,是产业升级过渡时期的优选模式。
海正药业与西班牙CINFA合作开发的他克莫司胶囊出口到了欧盟市场,跨越了海外销售渠道不畅的障碍,一方面实现了制剂出口国际高端市场的目标,另一方面,良好的市场前景也使海正药业的发展受益。另外,该公司目前与礼来、雅来、先灵葆雅等公司的国际化合作也进展顺利。
与国外企业合作,是目前我国制剂走向国际高端市场的一条有效之路,适合我国的实际,企业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