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岂能一搬了之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弗戈制药网 发布时间:2010-09-10

据8月29日本报头版《原料药被赶向何处》报道,国内最大的青霉素工业盐厂家华星制药、7-氨基头孢烷酸主要生产企业福抗药业纷纷因为环保问题而被停产。

华星、福抗停产绝非偶然,8月下旬,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上半年医药行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指出,《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在年内出台,该标准大大抬高了原料药企环保门槛,相当一批污染严重的原料药企将面临停产、关闭。

同时,化学原料药成为有关部门重点污染监控的目标之后,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对当地原料药生产企业施压。浙江省相关部门已经找过位于该省的两大全国著名的原 料药生产企业谈话,并设定时限,命令其从浙江内陆搬到沿海地区,直至最后彻底搬出浙江。面对此种严峻局面,不少制药企业纷纷计划内迁西移,试图在监管相对 薄弱的中西部再施拳脚。

看到报道,笔者颇感纳闷:国家要治理的这些原料药企业对于环境的严重污染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但如果能够治理,在浙江、在新昌又何妨?如不能治理,难道这些企业换个地方就会“立地成佛”,从此成为无污染的绿色工厂?

实际上,这些企业搬迁工厂目的恐怕并不只是环保成本高的问题,而是要找个落后地区以纳税为饵换取地方政府的行政不干预,也就是说,搬迁的目标是找个“山高皇 帝远”、人力和资源成本比较低的地方。这样做不但违背了国家有关部门治理污染的初衷,将来恐怕也会面临成本太高、难以为继的另一难题。

在中国医药产业中,相对于西药制剂等子行业来说,原料药是我国在国际上最具有竞争力的子行业。然而近来不断爆发的“环保门”事件,却让原料药产业的缺陷暴露无遗。

有不少人指出,过去,我国的原料药产业竞争力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对环境污染的漠视而带来的低成本,此言非虚。君不见,国家对原料药企业环保标准稍稍提高,顿时导致不少原料药企业关停并转,国际市场上维生素C、青霉素工业盐等大宗原料药价格随之暴涨。

笔者认为,当前国际上最具竞争力的原料药产业正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如果中国的原料药产业以前依靠的是较低的排污成本、低人力与能源成本、较低的币值带来的价格优势,那么,今后要保持这种价格优势的难度将越来越大。

一方面,随着新《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今后人力成本提升将不可改变;另一方面,国家越来越重视治理污染;而与原料药出口伴随的退税比例不断降低;与此同时,因为大量出超,人民币已经进入中长期升值的轨道,今后成本的优势将越来越弱。

在这样的国家宏观政策、长期金融趋势下,原料药成本优势会不断削弱,但绝不会在短期内消于无形;这些企业应好好思索一下今后的发展路径。

我国的部分原料药已经控制了国际市场,那么,就应该考虑通过提价来获得治理污染的成本,认真对待自己长期拖欠的污染欠账,这不单是国家法令的要求,同时也是 企业的社会责任所在。另外,各地政府也不能把原料药企业一赶了之,要考虑对行业内环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引导企业加强对环保技术的引进,使原 料药企业能有健康的发展空间。

否则,企业仅是害上“污染依赖综合征”,打一枪换个地方,这里管理严格,咱就换个地方继续污染,恐怕并不能解决企业的生存问题。如果真的这样,看来,这些企业应该早作搬迁到太平洋上无人小岛的准备了。

0
-1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