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红大戟走势分析及预测

作者:本网编辑 文章来源:弗戈制药网 发布时间:2010-07-22

红大戟又叫红芽大戟、广大戟、南大戟,是茜草科植物红大戟的干燥根,具有泻水逐饮、消肿散结的功能。临床上用于治疗胸腹积水、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等疾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红大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利尿作用。广西是主要产区,广东、福建、云南亦产,其中广西分布于横县、宁明、上思、田林及南宁市兴宁区、邕宁区,生长于丘陵山坡草地上。

1999年,广西市场的红大戟价格较稳定。从2000年到2004年3月,其价格处于上升时期。2004年4月以后至2006年4月,其价则呈下降的趋势。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其价又一直向上高攀。从各年价格升幅看,2000~2004年的5年间各年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05~2006年两年间便出现下跌,2007~2008年价格再次回升。无论从月份或年份看,十年来广西市场红大戟的价格和销势都出现了“两起一伏”,缘何出现这样的市况呢?

一、野生资源锐减

红大戟目前仍依靠采挖野生供药用和市场的需求,而野生红大戟只有广东、福建、广西、云南省区有分布。

早在上世纪,广东、福建已开发红大戟供药用,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野生资源已处于枯竭状态,无商品上市,而红大戟的药用全转移到广西。虽然广西产地开发利用也较早,在六十年代已有上市,但直至七八十年代才进入大量开发期,供应药用和市场需求,直至九十年代末尚能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因此,长达十余年的时间内,广西市场上的红大戟销势较为平稳,价格较为稳定。但是,经过多年的大量开发利用,到本世纪初,野生资源已大为减少,上市量也一年比一年少,供求缺口出现,且逐年加大,销势不断加快,价格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因此,便出现2000年至2004年3月份的第一次价格高峰。

二、新产地开发缓解了市场销势

我国红大戟产地中,在20世纪尚未开发利用的只剩下云南这个处女地。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广西产地红大戟上市量的减少,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价格不断攀高,商家经营利润丰厚,这促使他们去寻找新的货源。开始只是少数商人进入云南,发现有红大戟的野生资源,随后便有更多的商家入云南产地开展收购。到了2004年4月,云南产的红大戟开始进入广西市场,随后几个月来货量逐渐增多,市上销势有所缓解,到四季度便出现较大幅度回跌。进入2005年,随着进入市场货量的增加,当年价格一直处于72.5~87.5元之间。72.5元的价位一直维持至2006年的4月份。这是广西市场上的红大戟价格5年多来出现价格第一次回跌,市场销势有所缓解,但仍存在缺口,价格回落但仍处畅销状态,谓之为“一伏”。

三、销势热浪再起

自云南野生红大戟开发利用以来,进入广西市场的货量有了较大增加,填补了广西产地的上市量,价格也有较大幅度回落,由热销转为畅销,使销势有所降温。但是,云南红大戟的野生资源蕴藏量没有广西那么丰富,且十分有限,再加上掠夺式的采挖,到2006年5月份以后,进入广西市场的货已开始减少,价格出现反弹,从72.5元回升到77.5元,回升幅度为6.1%。由于当时商家尚有一定数量的库存支撑,到2007年3月,价格没有出现大幅度回落。但进入4月份以后,商家库存也销空,云南入市货量继续减少,供求缺口加大,销势由畅转热,价格由77.5元暴升至155元,升幅高达100%。10个月后,到2008年2月,销势再升温,价格又上扬至177元,创下了广西市场红大戟历年来价格的新高,市场销势热浪再起。

四、产销预测

广西野生红大戟货源已濒临枯竭,年上市量也不多,而云南的野生红大戟因原来资源量就很有限,经2005~2007年3年的掠夺性采挖,余下的已不多。据商家反映,2007年比2006年进入广西市场的量减少了约5成以上,而2008年1~6月份又比2007年同期减少2成以上,从而使市场供求缺口越来越大,矛盾越来越突出,市上销势不断在升温,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扬。红芽大戟现只剩下云南这一产地还有一定野生资源,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加以保护,用不了多长时间将会走向枯竭。

红大戟在市场上的热销价位居高也引起有关科研单位的注意,广西一些单位已立项开展野生红大戟变家种栽培技术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要取得预期成果及把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并能提供商品量,仍需一定时间。预测在今后两三年内,广西市场的红大戟销势仍在继续升温,其价会在不长的时间会突破200元大关。

0
-1
收藏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