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医药行业正陷入低价恶性竞争的泥潭,药企效益全面下滑。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期,国家亟待加强宏观调控,引导行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国内医药行业盈利能力全面下滑,亏损企业已经超过1/3,实现利润增幅同比下滑10.6个百分点,全国22家大型国有医药企业中仅有10家保持增长,其余12家均利润下滑或亏损。
浙江省是我国的医药强省,医药行业的产值、利润居全国第三位,出口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省医药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一面镜子。
据统计,浙江省医药商业的毛利率已经从1999年的11.2%下降到2005年的5.59%;2005年批发企业的毛利率仅有3%~4%。从企业方面分析,浙江医药行业盈利的企业仅占1/3,接近成本线的企业占1/3,亏损企业占1/3;从品种方面分析,盈利的品种只占到30%左右,接近成本线或亏损的品种却占到了70%;医药零售业生存更为艰难,利润率从2001年的6%下降到2005年的0.3%。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赵博文说,2006年上半年,浙江省医药工业销售收入增幅同比下滑了18个百分点;利润出现负增长,增速下滑3.79个百分点,“这是近20年来所未有过的,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同样的状况不仅发生在浙江。调查显示,目前安徽省的药企只有1/3处于满负荷开工状态,1/3处于半开工状态,另外1/3则处于停产状态。安徽省医药行业整体几乎没有盈利。为了生存,许多药企不得不在降低成本上动脑筋,质量意识开始淡薄。
在许多省、市,药企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出口。由于国内市场竞争惨烈,很难获利,所以药企采取了以外养内的策略。据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统计,2005年浙江医药行业完成销售收入300亿元、利润30亿元,但在30亿元利润里,70%来自于出口。
海正药业是浙江省医药行业的创利大户,也是一家医药上市企业,该企业出口额占到整个销售收入的85%,95%的利润来自出口创汇,而内销的产品几乎都是亏本的。
一些专家认为,以外养内的发展方式并非正常方式,不具备可持续发展性。国内药企之所以能够靠出口盈利,是因为出口的主要是原料药,而原料药生产由于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许多国家禁止在本国范围内生产,国外药企就纷纷将原料药生产转移到我国。依靠承接重污染的转移生产的以外养内模式,最终伤害的是本已脆弱的民族医药产业。
赵博文认为,造成药企效益全面下滑的根源在于被扭曲了的市场竞争规律,要促使医药行业良性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医药分离的制度改革。
他说,近年来,医药生产、批发企业越办越多,零售企业全面开放,我国彻底告别了以往缺医少药的时代。按照一般的市场经济规律,这一时期市场应该呈现完全充分的竞争。但在医药不分的体制下,药品生产销售市场出现“漏斗现象”,生产领域的充分市场化与销售领域的不完全市场化矛盾突出,医院强势地垄断了绝大部分的药品销售,并通过压低药品进价,抬高药品售价来获取利润的最大化,导致市场的最前端——药企,与市场的最末端——消费者都苦不堪言。药企为了能让自己的药品进入医院,只有通过恶性的价格竞争,甚至不惜采取商业贿赂的违法手段。所以,加快“医药分离”改革是医药行业良性健康发展的根本性出路。
加载更多